新闻动态
熊猫吃竹子而不是内脏。科学家解释了原因
熊猫吃竹子而不是内脏。科学家解释了原因
经过克里斯·刘,CNN
2分钟阅读
Fri东部时间2025年2月28日凌晨2点13分更新
香港
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
—
熊猫众所周知,它们喜欢吃竹子,但这种毛茸茸的哺乳动物实际上有着肉食动物的典型消化系统——中国科学家现在认为他们知道原因了。
他们说,狼吞虎咽这种高大快速生长的植物可以影响隐蔽食肉动物的行为,调节熊的嗅觉和味觉。
根据周五发表在《前沿》杂志上的研究,原产于中国西南部的大熊猫每天花16个小时吞食竹子,将一种叫做微小核糖核酸(miRNA)的遗传物质吸收到血液中。
四川省西华师范大学领导的这项研究称,这种分子可以影响遗传信息在大熊猫体内的传递方式,塑造它们的行为方式。
该大学的资深作者李峰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,MiRNA“在调节大熊猫的基因表达方面发挥了作用”。
李和他的同事发现,这种分子可以改变大熊猫体内的生理过程,包括生长、生物节律、行为和免疫反应。
“竹子中的MiRNA还参与了大熊猫嗅觉、味觉和多巴胺途径的调节,所有这些都与它们的饮食习惯有关,”他说。
研究人员认为,当熊猫宝宝长大时,它将发展出采摘最新鲜和最有营养的竹子的能力,这使它们能够适应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。
这项研究基于六只成年熊猫和一只幼熊猫的血液样本。在这些样本中,科学家发现了57种可能来自竹子的微小核糖核酸。
根据这项研究,他们希望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植物miRNA对动物的影响,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或预防铺平道路。
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(WWF)的数据,尽管大熊猫的饮食几乎完全由竹叶、茎和芽组成,但它们的食物中约有1%来自其他植物,甚至是肉类,如小型啮齿动物。
世界自然基金会说,大约有1800只大熊猫生活在野外,漫游在中国四川、陕西和甘肃的山脉中。
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是野生大熊猫面临的最大威胁,而它们不冷不热的繁殖欲望使得保护它们成为一个挑战。当母亲们最终分娩时,新生的熊猫极其脆弱。
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中国大幅增加了拯救大熊猫的努力,将大熊猫保护区的数量从12个增加到67个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2月14日基金净值: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A最新净值1.2018,跌0.01%
下一篇:没有了